通过重庆燃气事件,我们能学到了什么?免职是不具备惩罚性,免职后可以平调

通过重庆燃气事件,我总结出来两个对大家非常有用的道理。第一个,以后偷东西只要退还赃物,就可以不用坐牢了;第二个,企业如果想业绩爆增,一定要管理不足监管不足人手不足和算错账。昨天官方就通报了,重庆燃气等燃气企业确实存在多收多记燃气费的情况,然后列举出来六大问题。很多人都解读过,我就不多说了,只终结出一句话:表没问题,气没问题,是人有问题。抄表人的问题,算账人的问题。先把这口锅扣在人工层面。但是请注意,这是不足,不是错误。官方的解释,是抄错了,抄表周期混乱,以及因为周期混乱导致的算错了金额。还有更换燃气表是因为信息录入方法落后,数据紊乱。

这些问题我都能够理解,但是问题怎么会这么多,去年公司第四季度的营收大幅增长了800%,那是不是说明企业想增加盈利,一定要多犯低级错误。喝多人怎么不打他的领导,他是真喝多了吗?工作失误算错账,怎么从来都是多算,从来不少算呢,他是真的工作失误吗?懂了吗?

有关部门的积极响应和工作的高效,是值得肯定的。我看这两天,成都等地也展开了相应的调查,并发出了通报,但我还是特别想知道,如果表没问题,气没问题,那家里面如果几个月没人,还多走出了那么多字,那到底什么问题呢?是闹鬼的问题吗?

民生问题是天大的问题,本来现在老百姓的钱袋子就紧,不管你是有意还是无意,不管你是失误还是预谋,只要你让人民的财产 无缘无故的受损,那就是犯罪。没得洗。

我虽然不想把这件事,过度的怀疑和批判成盗窃行为,但我不认为,他们公司的高层和股东不知情。但为什么他们会纵容或者假装看不见呢?这些本不应该百姓多付的钱,变成了燃气公司的财务报表,漂亮的增长数据和股东们银行卡里增长的数字,那这个他们看得见吗?

我真的在努力的说服自己,这不是偷,不是抢钱,但我实在想不通,如果这个不算偷,不算抢,那他算什么?

有人说了,这回没有甩锅给临时工,一把手都被免职了。大家知道什么是免职吗?免职是不具备惩罚性的,这不是处罚。免职以后工资待遇还有福利是没有变化的,之后还可以平调。我不想评价这种处理是否合理。我只是觉得这种性质的事情,管理者和背后更深层次的利益既得者是要负责的。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