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鸦片战争期间,英军的信用其实比清朝政府要好得多,最起码人家买东西、雇工人是给钱的

据英国史料记载,在鸦片战争期间,一些中国民众向英军出售粮食、畜禽、淡水,意图获利。另一些民众为他们充当苦力,从事运输,以求公职。不用说别的只说在鸦片战争的时候,英军的信用其实比清朝政府要好得多,最起码人家买东西、雇工人是给钱的。

对于清政府来说,其实当时真要想发动老百姓,最简单的做法是英国人给你多少钱我出双倍。党清政府对于老百姓的劳动力一直想来都是白嫖。

关于这场战争洋人是这样记载的,当英国舰队突破虎门要塞沿江北上开向乌冲炮台的时候,竹江两岸数以万计的当地百姓没有丝毫反应,他们平静地观看着朝廷军队与英军的战斗,就好像在观看两个无关紧要的人争斗。而且当清朝官船被击沉清军纷纷调水逃生时,两岸居民竟然发出了像看马戏时候看到精彩处的喝彩声,类似于看国德纲相声。

甚至到了1900年前后,德国人侵占青岛的时候还出现了当地农民背着德国士兵从海滩涉水上岸的奇景。当然这也不是说英国人就是什么善男信女,可要是对比一下当时英国人跟清政府对待普通百姓的所作所为,你还真说不上到底谁更差。

比如说1900年前后,山西出现了一场罕见的大饥荒。在这次大饥荒中清政府的官员一直都是想着把事情掩盖下去。反倒是太原城外的外国人在积极联络救灾。当然,你可以说他们收买人心,,可对于这些快要饿死的人来说,,外国人未必就比清朝官员也可恨。

以圆明园的毁灭为例,英法联军原本并没有进军圆明园的打算,他们唯一的目的只有进入北京去签条约。他们之所以会突然转向圆明园,恰恰是因为当地的百姓给他们指路了。在巴里桥之战后清军的残余部队向圆明园方向撤退,但是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当地的百姓直接把清军的去向全部告诉了英法联军。这一情报直接让英法联军的两位统帅蒙托邦和格兰托改变了想法,他们决定先去歼灭清军的残部,彻底摧毁清军的抵抗力量,再去北京城外驻扎。然后联军就在当地百姓的带领之下向圆明园出发了,然后就发生了后面大家都知道的事情。

一个统治了中国两百多年对百姓敲鼓吸水的压榨大量使用焦土战术的政权,百姓恨清廷愿胜于英法联军。结果当地百姓站到了英法联军那一边,给联军带路了,最终英法联军和当地百姓一起毁灭了这座收刮民脂民膏建立了清朝皇帝的私家园林。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