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耶克及其思想给奥地利经济学派的影响力作出了贡献,并从观念上鼓舞了无数古典自由主义者、自由至上论者和自由支持者。
以下是你可能不了解的有关该书的七件事:
1.它起初是份备忘录
经济学家布鲁斯·考德威尔(Bruce Caldwell)在对《通往奴役之路》的介绍中指出了这部作品“显然并非吉兆”的起源。它起初作为伦敦经济学院的备忘录。在备忘录中,哈耶克质疑了法西斯是资本主义的普遍观点。这份备忘录最终演变成一篇杂志文章,后来进一步演变成一本(更大篇幅)书本的计划。
2.好几家出版社拒绝了这本书
《通往奴役之路》遭到3家美国出版社(麦克米利安、小布朗和哈珀兄弟)退稿。一些批评是严厉的。
“坦率地说,我们充满疑虑,对销量没把握,我个人不禁感到哈耶克教授有点脱离大部分当代思想的源流,无论是在这里还是在英格兰,”麦克米利安出版社的一位代表告诉弗里茨·马克鲁普(Fritz Machlup),哈耶克选马克鲁普来推广这部作品。
哈珀出版社的经济学编辑有这样的说法:“我确实感觉这卷稿子费了很多力气,写作篇幅太长,[哈耶克]可以用大约一半内容讲完他所需要讲的一切。”
这部作品最终被芝加哥大学出版社接受。迄今为止,《通往奴役之路》的销量超过200万本。
3.这本书几乎有了另一标题
虽然芝加哥大学出版社接受了哈耶克的稿子,但出版商想要一个不同的标题:“社会主义:通往奴役之路”。
然而,哈耶克认为这样的标题会产生误导。他认为,无论左翼还是右翼都易受中央计划学说的影响。哈耶克拒绝了这个建议,出版社也让步了。
4. 《通往奴役之路》在美国不到10天就销售一空
在英国,1944年3月10日首次推出的《通往奴役之路》,2000多本在不到一个月时间内销售一空。它在美国售罄的速度更快。这本书于9月18日在商店上架,这一批共有2,000本。到了9月28日,出版社订购就达到15,000本。
就像今天的乔丹·彼得森一样,哈耶克突然成了一位类似于明星的大知识分子。考德威尔写道,他的第一次演讲由纽约市政厅俱乐部主办,吸引了大约三千人参加。
5.这本书大受欢迎,很大程度上可归功于一位被遗忘的编辑
《往奴役之路》的初步成功,本身就令人印象深刻。但这本书在1945年4月真正成为热门话题,当时《读者文摘》通过其月刊俱乐部提供了该书的节略版。《读者文摘》当时发行量接近900万册,根据“流动编辑”马克斯·伊斯特曼(Max Eastman)的建议,为这个浓缩的版本寻求了授权许可,因为伊斯特曼喜欢哈耶克的这本书。最终翻版的节本销量超过了50万册。
6. 连凯恩斯也喜欢这本书
虽然许多知识分子认为《通往奴役之路》是“反动的”,但这本书得到了一位重要人物的赞誉,这位人士至今仍被认为是哈耶克的智力对手之一。
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1886-1946年)的宏观经济理论塑造了20世纪世界经济政策的大部分内容,他在前往布雷顿森林会议期间阅读了《通往奴役之路》。凯恩斯(他的观念在冷战时期及之后一直受哈耶克及其弟子的挑战)后来致信哈耶克,称赞这是一本“了不起的书”。
7.《通往奴役之路》间接将奥地利学派带到了美国
如果哈耶克没写过《通往奴役之路》,那么著名的奥地利经济学派当时可能就不会来到美国。在巡回宣传这本书的过程中,哈耶克遇到了堪萨斯城商人哈罗德·鲁诺,他读过这本书,感到哈耶克的说法很有说服力。哈罗德·鲁诺,威廉·沃尔克基金的管理者,是把奥地利经济学派(还有自由至上论及保守主义学术)引进美国各大学的关键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