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完整知识体系必读经典《通往奴役之路》

我们不能忘记:私有制是自由最重要的保障,这不但是对有产者,而且对无产者也是一样。只有生产资料掌握在许多独立行动的人的手里,才没有人有控制我们的全权,我们才能够自己来决定自己要做的事情。

如果所有的生产资料都落到一个人手里,不管它在名义上是属于整个社会的,还是属于独裁者的,谁行使这个管理权,谁就有全权控制我们。

鲁迅先生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娜拉走后怎样》,文中就讲到,一个女人要独立,首先得是经济上的独立。没有经济上的独立,不是回来就是堕落。从中就能看出经济独立的重要性。

也许有人说,可以让计划限定于经济,而非分配领域,就能实现社会正义理想。但计划有自我强化作用,各种事物的经济现象的相互依存,会使计划不可能停止在我们所希望的限度内。

而且计划之下的不平等,要比自由之下的不平等难以忍受得多。正如哈耶克所说,谁替谁计划?谁指导并且支配谁?谁规定一般人的生活方式?谁应该负担什么责任?

这两种制度下的社会,用一句话来总结就是:一种是富人得势的社会,一种是得了势才能致富的社会。

哪种更为美好,哪种更为公平,哪种更为平等,不言而喻。哈耶克说,失去了自由的平等, 便是毫无价值的,奴隶与奴隶之间的平等。

经济安全有两种,一种是有限度的安全,在市场制度下,通过政策制度,保障个人最低限度的收入安全。另一种是绝对的经济安全,在计划制度下,规定一个人所应享的特殊收入的安全。

两种经济安全之中,有限度地经济安全是可以期望的正当目标,绝对的经济安全则是自由的最严重的威胁。

前者是保障最低限制的收入,以防止发天灾人祸与大规模的失业等。后者则是保障特定收入, 它试图保护特定人群,免受自由竞争而导致的收入减少。这是少数人的特权,对自由具有潜在的危险影响。

以计划制度来代替自由市场制度,以保障绝对的经济,解决经济波动与失业的问题。看似是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然而报酬的高低,全凭政府与领导的看法而定。没有了激励机制,导致大家都不愿意做事,能少干就少干,能不干就不干。

既然这种保障机制无法鼓励人们改变职业或努力工作,当权者为了适应社会需要的变动,就只有通过命令来实现。其结果是只对领导负责,而不对工作负责。盈利或者风险都不关自己的事,只要将领导服侍好就行。

在一个政府是唯一雇主的国家里,“不劳动者不得食”这个旧原则,已经被“不服从者就得死”这个新原则所代替。

特权也就由此而产生。相应的,这个社会上有些人得到绝对保障,有些人得不到绝对保障。而得到绝对保障的人,就会给另外没得到保障的人,带来不安全感。

并且,在追求绝对经济安全这种思想的熏陶之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会喜欢安定的有薪水的位子而不喜欢企业的冒险,过于热衷于从政,以牺牲自由换取所谓的安全和特权。

哈耶克说,“那些愿意放弃基本自由来换得少许暂时保障的人,既得不到自由,也不配得到保障。”

在极权社会里,为什么坏人为何容易得势? 在哈耶克的分析中,原因如下:

1、劣币驱逐良币。一个极权社会的形成,必须借助于人性丑恶一面。在这样的社会里,坏人制服好人,性恶的人制服性善的人。比如,在当年的苏联社会,就是如此。

2、思想观念的转变,认为极权主义是不可避免的。既然极权统治是不可避免的,那就只有逆来顺受。甚至有极端的人会认为,极权统治没什么不好。这种想法极大的抑制了反抗的勇气。

3、极权统治靠着对社会处处败坏与毁灭得以存续,比如,破坏当地习俗,破除家庭观念等等,因此肆无忌惮的人、横行霸道的人比较容易得势。

4、在社会中,一个人数众多,组织严密,意识形态统一的团体,往往不是由社会中素质较高的人构成。而是由社会中比较差的人组成。其原因有三:

一是各人的教育水准越高,其观点和品味就越独立,也就越不容易产生共同的价值观。而且价值标准相似的大多数,其道德水准也低。这样的群体,才便于独裁者掌握控制,以达到其政治目标。

二是大多数人没有自己的坚定信念,容易被灌输其他观点。这种人的思想最易动摇,也容易激动。独裁者能利用这些弱点,稳固和提高自己的地位。

三是手法圆熟的阴谋政客用人时不问贤愚。凡是忠诚的,都是朋友,贤而不忠者都是敌人。这些政客利用忌妒等各种大众心理,强调“我们”与“他们”间的鸿沟,划分“敌我”,以凝聚自己的团体,因此他们容易成功,这也是坏人容易得势的原因。例如,纳粹在德国当政时,排斥犹太人。

5、集体主义流行的道德原则是,目的可以使手段正确。如此一来,我们可以只问目的,不择手段。如果我们的行为是“为全体谋福利”的,则天下没有什么事不可做。其结果,是对一切道德价值的否定,也是那些肆无忌惮为非作歹的人得以爬上高位的关键。

社会中,许多坏事都是以“共同目标”的名义,以“革命”的名义,以“人民”的名义而施行的。

6、在极权统治之下,许多坏事都是假较高目标之名而行的。存心干坏事,乃增进权力,爬上高位的必由之路。因道德良知而无法做这些事的人,将被屏弃于权力之门外。

在极权主义国家,思想的国家化往往与工业的国有化并驾齐驱的。

一个政府要想让大家围着单一的目标体系服务,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将思想国有化。也就是让每个人都赞同通过计划达成的那个目标。

在极权社会,如果只强迫每个人努力工作,肯定是行不通的,唯有想办法将政府要达成的目标,变成也是个人自己的目标。人们才会心甘情愿的工作、甚至牺牲。

极权政府的高度成功正是因为政府为人民规定信仰,人们就会认为这种信仰就是自己的信仰;政府希望人民脑子怎么想,人们就怎么想。

为了达成这一目标,极权政府的宣传都将指向这个目标。达到这种目的最有效的技巧,就是仍然使用旧的字眼,但改变这些字眼的意义,让这些字变成新的理想。比如,“民主”、“自由。”等等。文字也就成了空壳,思想也就失去了内涵。

另外就是宣传辩证的过程,比如,为了未来的好,就得牺牲现在的好,为了更大的自由就得牺牲现在的自由。

事实上,真正有独立思想能力的人少之又少。更多的是一群乌合之众,这些人依赖传统、权威、习惯或者其他的人。于是他们的思想内容和方向都在极权政府的摆布之下。少数独立思考者,只能保持缄默。

哈克耶说,使思想获得生命的,是具有不同知识和不同见解的个人之间的互动。在一个统一的声音场中,思想是不会有生存的土壤的。哈耶克根本不相信一个没有个人思想自由的社会, 其经济会是有效率的。 他认为越是现代化生产,人的教育程度越高,就越要求有个人的创造自由和思想自由,也就越无法实行“舆论一致”和“统一思想”。

自由社会的优越之处在于,由于人们能自由选择生活方式,则某一价值观导致全社会衰落或灭亡的悲剧的可能性就会极小。

通往奴役之路基本上就解读到这儿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原书,虽然极为晦涩难读, 只要肯下功夫,一定会有收获,也可以结合弗洛姆所著的《逃避自由》这本书来看,肯定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最后大家可以思考几个问题:

1、你赞同“在长远,我们是自己命运的主宰;在短期,我们就是自己所创造观念的俘虏” 这句话的观点吗?

2、你对自由的定义是什么?自由是否具有代价或风险?

3、每个人都会做计划,也都喜欢做计划,那为什么会讨厌计划?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