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奴役之路》的创作背景,政治和经济永远是一个无法剥离的双胞胎,所以我们把它叫政治经济学。在政治和经济体制里面,经济体制有两种,一种是市场体制,一种是计划体制;在政治体制中又有两种,一种叫做民主体制,一种叫做专制体制。然后四个里面进行搭配,构成了今天全球几乎所有的政治经济模式。
二战中,美国和苏联成为盟友,共同拯救了世界。但两国的政治经济体制完全不同。美国代表的是市场民主体制,苏联代表的是计划和专制体制。当二战快结束时,全世界的精英分子,都会想一个问题:我应该站在左边还是右边。
1944年,哈耶克的《通往奴役之路》出版,可以说是对苏联模式从经济学角度的一次终极审判。但这本书中没有数据图表,只是从一个经济学的概念推导到另外一个经济学的概念,然后对经济、政治、社会、道德进行了一次综合的表述,所以这本书中可以说带有思想启蒙的特点。
一、哈耶克的三个原则
1.自由至上原则
在西方的思想体系中一直有个问题,是自由重要还是民主重要?
哈耶克试图回答这个问题,他说自由而非民主是终极价值。他还引用了康德的一句话说,如果一个人不需要服从任何人,只服从法律,那么他就是自由的,而自由比什么都重要。
2.政府不可靠原则
哈耶克在书中说,通过赋予政府以无限制的权力,可以把最专断的统治合法化,并且一个民主制度就能够以这样一种方式,建立起一种可以想象得到的、最完全的专制统治来。
哈耶克说,政府必须要有一个监督,有一个制衡,权力要被关到笼子里去。
有一个西方的神话讲的就是类似的一个道理,说一个村子里有一条恶龙,这个恶龙每年都会到村子里来,然后你需要献祭三个少年给他吃,然后他就走掉。然后这个恶龙就成为了这个村子的绝对的统治者和一个恐怖主义式的存在,那怎么办?村里面出现了一个天才少年。
天才少年说,你们都跟着我,然后我带着你们去杀死这条恶龙。结果有一年,这个少年被赋予了绝对的权力,带着整村的人杀死了这恶龙。当恶龙被杀死之后,这个少年坐到了那条恶龙曾经坐过的宝座上,整个村子的人看到什么呢?看到这个少年的身上慢慢长出了龙鳞。也就是说,杀龙少年因为被赋予了绝对的权力,他成为了另外一条恶龙。
3.法治评判原则
哈耶克说,最能清楚地将一个自由国家的状态和一个在专制政府统治下的国家的状态区分开来的是什么?就是一个自由国家状态,遵循着被称为法治的这一伟大原则。
只有在自由主义时代,法治才被有意识地加以发展,并且是自由主义时代最伟大的成就之一。它不仅是自由的保障,而且也是自由在法律上的体现,法治评判原则。
二、哈耶克的三个不相信
哈耶克说,我有三个不相信,这三个不相信就是政府不可靠原则前提下的三个不相信。
1.他不相信一个国家的经济管理是可以被计算和规划的
他认为一个国家的宏观经济是一个市场资源配置的一个自由结果,而不是靠一只看得见的手。他认为5年规划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经济和宏观本身是没有办法被精确管理和计算的,它是市场决定的一个结果。所以他不相信宏观经济是可以被规划的。
2.他不相信政府能够控制对权力的贪婪
哈耶克说,所谓经济权力,虽然它可能成为强制的一种工具,但它在私人手中的时候绝不是排他性的,或完全的权力绝不是支配一个人的全部生活的权力。但是如果把它集中起来作为政治权力的一种工具,它所造成的依附性就与奴隶制度没有什么区别了。
比如说,垄断,市场化垄断随着技术的进步可能会被摧毁掉,但是政府垄断不一样,政府垄断会干扰整个市场的正常配置,当政府通过立法的方式来捍卫利益的时候,就一定会使每一个公民和私人资本的利益受到侵害。
3.他不相信精英分子能够发现绝对真理
哈耶克认为,你把一个国家的命运,你把人类的进步拜托给这些精英分子,这件事情是不可靠的。
他认为说,最可信的是什么?是两个东西,第一叫自由,第二叫市场,所以自由和市场是可以被信任的,其他的都值得被怀疑。
三、哈耶克的批评精神和时代影响
哈耶克在自己的书中对命令型计划经济有很多非常经典的批判。
他说,在一个有计划的社会中,当局所掌握的对所有消费的控制权的根源就是它对于生产的控制。一个国家要控制国民经济,首先要控制的不是生产,而是控制你的需求。当政府拥有了一个恶和一个专制的开始以后,它会把这个恶和专制延伸到所有的领域,最终从经济领域到社会领域,最终会干涉到每一个人的个人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