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精析

《通往奴役之路》是英国经济学家哈耶克写的一部完整论述古典自由主义和古典自由市场经济的哲学理论著作,它虽然成书于上世纪,但是其影响一直蔓延到今天,书里面的各种名言警句被很多人所津津乐道。

哈耶克作为英国经济学家从纯粹理论和哲学的角度通过严密的逻辑推导阐述了关于古典自由主义和古典自由市场经济的理论,这在经济学家里面是相当罕见的,这也注定了哈耶克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逻辑推导能力是非常强大的。

我们可以类比黑格尔辩证法中逻辑分层的方式对哈耶克的《通往奴役之路》进行分层:信仰层,哲学层,经济层,政治层。

信仰层分析:个人主义
个人主义是整个古典自由主义的基础,如果对标黑格尔辩证法的话,那么个人主义属于黑格尔逻辑层的“存在层”的级别。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存在是所有逻辑的前提,没有存在,其他什么都没有。个人主义在哈耶克哲学的地位就是这样,没有个人主义,哈耶克哲学的基础也将不复存在。

那么什么是个人主义?按照哈耶克哲学的说法,个人主义简而言之就是“个人主权至上”,就是一个人在他整个个人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是绝对的主宰,即,个人“领土”范围之内的“国王”。

哈耶克的个人主义是绝对的个人主义,不光是两旁外人不能干涉一个人的所有事务,就连这个人的家人也不能干涉这个人的所有事务,这个是我们在阅读哈耶克著作可能没有想到的。

除了上帝之外,任何其他人都不能干涉这个人的任何事情,也包括这个人的家人亲属子女。

举个例子,在美国,患者在医生存放的病历是完全属于患者个人的,除了患者和医生之外,任何其他人都无权查阅,包括患者的配偶子女也不能查阅。你想要查阅亲属的病历,必须取得人家的书面授权书,否则医生就会拒绝出示。

这就是完全的,绝对的,不容任何侵犯的个人主义。

哲学层分析:自由主义
当个人主义继续向前发展的时候,我们就来到了下一个逻辑,哲学层,也就是自由主义。也就是说,自由主义是个人主义所衍生出来的哲学,只有当个人主义存在的时候,自由主义才能出现。

按照黑格尔辩证法的角度来看的话,自由主义同时包含了两个黑格尔哲学的逻辑层,本质层和现象层。

自由主义的本质层
从本质层的维度上看,哈耶克认为在哲学上,自由主义之所以与集权主义最大的区别就是在于,自由主义强调抽象原则,而集权主义(哈耶克认为)是强调具体规则,这就是在哈耶克哲学里面自由主义与集权主义最大的,也是最本质的区别。

那么从这个意义上讲,这就是阐述了自由主义的本质层,本质层就是“同一”与“差别”之间的矛盾对立统一体(如果从黑格尔辩证法的视角来看的话)。

同一指的就是自由主义与集权主义同属人类社会形态的一种,而差别指的就是自由主义与集权主义最大的差别,即,自由主义强调抽象原则,而集权主义强调具体目标。

为什么自由主义是强调抽象原则的呢?哈耶克认为,由于是抽象原则,那么社会之中每个个体就有某种意义上的“选择权”,也就是自由选择权。而且这个自由选择之后会产生一种自由选择的“适应权”,即,你要为你自己的选择负责。选对了那么大家皆大欢喜,如果选错了,不好意思,你得自己承担。

任何社会都是强调权利和义务是对等的,既然要自由选择,那么就得承受自由选择的代价,不能说一边自由选择,然后一边又要别人(比如说政府)来承担你自己错误选择的后果。

哈耶克认为,抽象原则可以带来自由,而具体目标则会带来集权。为什么?因为哈耶克认为,如果一旦是以具体目标作为导向的话,那么这就会带来一种强制性,而强制性在哈耶克看来就是“奴役性”。

比如说当发大水的时候,政府要组织人力去治水,那么治水显然就是一种具体目标导向的,因为我们要完成一个具体的,预期可达的一个目标,在这个发大水这个例子里面,就是要治水。

既然要去治水,那么政府必然要去强制某个区域的所有人都去完成这个目标,而在哈耶克看来,政府的这种行为就是一种对人的“奴役”。

因为在个人主义这个理念下,每个人都是自己权责范围内的国王,你怎么能够侵犯他人领域的界限,强迫人家去干人家不想干的事情呢?不能。但是那洪水怎么办?没办法,那就只能淹着。这就叫绝对的,完全的个人主义。

自由主义的现象层
从现象层的维度来看,现象层有形式和内容两大矛盾。当一个现象要展现的时候,必然是先展现出形式,再展现出内容。没有形式,就没有内容。

比如说通信这个现象发生的时候,肯定是通信的形式先发生(比如烽火台,互联网,六百里加急等等),通信这个现象先通过通信的形式先发生,然后才来到通信的内容。

不管是烽火台,互联网还是六百里加急抑或是其他信息传输方式,我们最终要的是这个通信形式所承载的通信内容,但是如果没有烽火台,互联网或者六百里加急等等这样的通信形式,获取信息的一方必然无法获取信息的内容。

所以在现象层,形式优先于内容,这是必然会发生的逻辑。

回到自由主义这个话题,什么是形式?自由主义的抽象原则就是一种形式,而内容则是一种具体目标,也就是哈耶克认为的集权主义。形式与内容天然处于矛盾,这就好比自由主义和集权主义产生矛盾一样。

但是同时形式与内容之间也有关系,也就是,抽象原则和具体目标之间的关系或者叫联系,也就是说,从黑格尔辩证法的角度来看,自由主义和集权主义并不是完全对立的,而是相互之间也有联系,但是显然哈耶克没有论述这种联系,他只是把自由主义和集权主义对立起来。

哈耶克认为,抽象原则高于具体目标,翻译成黑格尔的话,就是形式优先于内容,这当然从黑格尔上来讲是完全正确的,是符合逻辑推导的,只不过他没有看到形式与内容之间的关系,也就是没有看到,抽象原则与具体目标之间的联系。

这就是在哈耶克哲学思想下,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之间的逻辑推演的过程。

经济层分析:自由市场经济
既然拥有了个人主义至上,个人主权至上,那么在经济层面上,那就是私有财产不受侵犯。这也很好理解,因为每个人在自己的权责范围之内都是自己的主宰,这种主宰当然也包括自己所拥有的私有财产。

私有财产不受侵犯这也是自由市场经济的哲学基石,除此之外,自由市场经济强调以竞争性的关系(绝对的竞争)来处理整个市场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说白了就是斗争。

什么意思呢?在自由市场经济条件下,是要排斥完全的国家和政府的干预,像“西气东输”和“西电东送”抑或是“南水北调”这在哈耶克看来这都是违反市场经济的,一切都要通过市场进行竞争嘛。

哈耶克认为,市场经济就是“失控”的,你不需要控制它,它是自然演化出来,自然推演出来的。市场经济是活的,而计划经济是“死的”,在活的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就会“进化”出我们难以想象的市场经济的多样性。

当然哈耶克也不主张完全地放任市场竞争,而是要怎么去管理市场的问题。怎么管理呢?当然是要通过抽象的原则来进行管理,就是规则不能定得那么细,必须得“粗放式”管理。

哈耶克对于计划经济进行有相当说服力的逻辑批判,那就是所谓的“经济计算难题”,就是在计划经济这个层面下,作为计划者你不能掌握所有的市场信息,你无法确切地计算出所有人的市场需求,而且一个经济体越复杂,这个计算量也就会越大。

这个是哈耶克对于计划经济相当有逻辑的论证过程,而且已经被历史所验证。这也说明哈耶克的逻辑推理是相当严密强大的,这个是我们必须承认的。

政治层分析:民主与法治
当市场经济存在的时候,那么民主制度和法治社会就呼之欲出了。即,建立在市场经济基础之上的一定是民主制度和法治社会。

哈耶克认为,“真正”的民主制度首先是要“尊重”个人权利,就是在个人允许范围之内遵守自己的,而不是任何其他人的价值和偏好。

法治则是对民主制度的维护,是某种抽象的规则,而不是具体意义上的目标。这也是为什么法治社会特别强调“程序正义”的原因,程序正义就是规则,而规则就是哲学意义上的形式,

形式优先于内容,形式创造内容,正确的形式必然产生出正确的内容,如果形式都不正确,那么内容也就不正确。

因此“程序正义”从哲学理论的角度来说是没有任何问题,这是可以推导出来的。

所以我们可以这么说,哈耶克在经济学家里面逻辑是非常清晰和严谨,哈耶克提出的每个概念和每个逻辑都没有任何自相矛盾的地方,这就是受过黑格尔逻辑训练之后的强大逻辑思辨能力。

哈耶克哲学的批判:
关于哈耶克哲学最大的批判就是它这套东西能不能普遍适用于全世界,这是最大的问题,绝对的个人主义,绝对的自由主义,绝对的市场竞争,绝对的民主,真的就是适用于全世界每个角角落落吗?恐怕事实并非如此。

绝对的个人主义等于绝对的贫富分化
绝对的个人主义和绝对的自由主义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个人的某些权利,但是这也导致整个社会会出现绝对的贫富分化。即绝对的个人必然会产生绝对的贫富分化。

原因很简单,个人主义绝对至上,私有财产不可侵犯,那么这个社会中的某些赚钱能力很强的人就会迅速聚拢起很大的财富,在这种情况下,请问其他人怎么办?其他人只能是贫穷,因为一个社会的财富总量是不变的,如果富裕的人占有过多的财富,那么剩下的大多数人就会陷入普遍的贫穷。

这就是剧烈的贫富分化,不管是美国,英国,还是德国,法国等国家都是这种强烈的贫富分化。我国搞了几十年的改革开放,也同样出现贫富分化的情况,这都是绝对个人主义所造成的。

而我们在文化心理无法接受我们这个社会的过度的贫富分化。因为我们的文化心理和西方国家的文化心理是截然不同的,不可同日而语。

正是因为我们看到了贫富差距所对社会的恶劣影响,我们才提出了“共同富裕”这个目标。共同富裕就是通过各种手段扭转社会的财富分配不公平的现象,从而实现整个社会的长治久安和繁荣稳定。

同时,绝对的个人主义也不利于整个国家社会应对自然灾害。

发大水的时候,大家都拼命自保,而不能团结,其结果就是洪水无法遏制,最后造成整个社会财产生命的重大损失。而如果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府组织大家抢险救灾,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那么任何自然灾害都可以被化解和战胜。

绝对的市场竞争造成绝对的价格暴涨
在绝对的市场竞争下,一些商家由于其掌握了资源的控制权,那么他们在市场竞争中天然处于优势地位,那么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这些商家可以随便把使用这种资源的价格定得无比昂贵。

市场竞争的核心逻辑就是“价高者得”,谁出的价格高,谁就能得到这种资源,那么显然拥有绝对经济财富的富裕阶层就会在这种市场竞争中抢占各种资源,而没有经济财富或者占有少量经济财富的广大普罗大众就会失去这种资源。

别忘了,教育,医疗和住房也是一种资源,当这些资源进入市场竞争之后,那么其结果必然是教育,医疗和住房的大幅涨价。这就是我们看到的医疗,住房和教育三大难问题出现的最本质的原因。

换句话说,在教育,医疗和住房这种基本需求的领域是不能进行市场竞争的,也就是要在教育,医疗和住房领域去市场化才能解决这个问题。

这在地区发展中也是同样的问题。

当政府要搞“西气东输”等战略的时候,那么西部就可以说:我西部的电力和西部的天然气凭什么白送给你东部呢?你没有电?那就黑着呗。你没有气?那就没有呗。

或者换一种说法:要想我西部给你东部输气输电也行,一度电10000元人民币,一立方米天然气50000元人民币,你东部要那就拿钱来,没钱?那就什么不要谈。你东部搞不搞制造业跟我西部半毛钱关系都没有,你东部跟我西部要电要气,就是这样的价格,否则的话你东部就别要。

这样干的结果就是,我们要想在东部地区发展制造业会非常的艰难,至少也是成本上非常的高,因为能源价格太高。

而我们现在正是因为有西部地区以近乎免费的电力和天然气对东部进行输送,这才有了我国发达强大成本有低廉的中国制造业。

绝对的程序正义等于绝对的没有正义
哈耶克的法治社会和程序正义也是有问题的,程序正义过于强调过程的正义,而没有看到结果的正义。从哲学思辨的角度来看,这就叫,过分强调形式,而忽视内容。

这样做的结果就是,程序上虽然处处都是正义,但是最后产生的结果却是一个不正义的结果。

程序正义没有达到事实上的正义,而事实上的正义要比所谓的程序正义要重要得多。这就是过于强调程序正义的谬误。

通过以上对哈耶克哲学的批判,我们不难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哈耶克的个人主义至上不符合中国社会的文化心理

中国社会的文化心理是什么?那就是实用主义和集体主义。中国社会注重的是强烈的实用主义,而实用主义会导致集体主义的产生。

这种治水的思维所形成的就是实用主义的思想,还有就是集体主义。显然,哈耶克的绝对个人主义怎么可以符合中国的文化心理呢?当然不符合。我们一出什么事情,脑子里面第一个想法绝对就是“政府怎么不管管?!” 所有的事情都靠政府去管理,何谈个人主义呢?!

在我们的思维里面,政府是高于一切的,政府的决定是最后的权威,政府也是整个社会的领导者和仲裁者,所有问题只有政府做出决定之后我们才会相信。如果一个私营公司取代政府,那么我们能接受吗?不能,就像我们不能接受996和加班文化一样。

哈耶克的很多理论不符合我们的文化心理,我们无法接受纯粹的市场化的行为。我们不能接受医疗教育和住房的过度市场化,我们同样也不能接受一个社会过度的贫富分化,这不符合我们的文化心理。

这也就是为什么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缘故,因为社会主义会限制这种过度市场化的行为,而过度市场化恰恰是哈耶克所鼓吹的。

所以我们在接受哈耶克思想的时候,我们只是停留在哈耶克理论的最后一个层面(所谓的民主自由这个层面)在进行推崇,我们并没有意识到所谓的民主自由需要的是绝对的个人主义这一基本前提,而绝对的个人主义,绝对的市场竞争根本不符合中国的文化心理,也不符合中国的国情现实。

而且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来讲,哈耶克的论述也有相当的问题,什么真正的自由?真正的自由不是哈耶克那种完全不受任何约束,自己在自己范围之内想怎么干就怎么干的自由,那种自由太狭隘。

真正的自由就是人的言行要符合天道,符合地道,符合人道。

用《易经》的话说就是“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吉凶。先天而天弗为,后天而奉天时,天且弗为,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

意思就是当人和天道,地道,人道都融合在一起的时候,你无论怎么说,怎么做,都不会有问题,因为你知道,你言行的边界在哪里,你会有非常清晰的边界感。

如果绝对的个人主义和绝对的市场竞争在中国无法落地的话,那么我们又何谈建构在其基础上的一切呢?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